关于我们About us

传承发展城市文化 培育滋养城市文明

发布时间:2025-01-29 04:50:17浏览数量: 分享: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仅2025年元旦当天★★★,天津就接待游客165.55万人次★★,游客消费14.16亿元,分别比2024年元旦3天节假日增长16.9%和21.8%。

  “市民花少量会员费,就能获得政府真金白银的文化补贴。”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市场营销中心主任任博说。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人文荟萃★、底蕴深厚,东西方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文化并存、本土与外来文化互鉴,塑造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

  漫步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工业遗存的历史气息和文化企业的创新时尚相得益彰★。这里前身是天津美术印刷厂,曾因厂区外迁沉寂十余年★。经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盘活更新后★,产业园中涌现出智慧教育★★、游戏电竞★★★、网络文学、数字出版等新业态,成为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音乐节★、戏剧节、市民文化艺术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各类大型营业性演出★★★、“无处不沉浸”的街角演出★★★,每两年举办一届“作家与读者心意相通★★”的百花文学奖……“各类文化活动IP,增加了群众的文化体验和参与。★★”天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宫臣说★。

  ◇2024年,文惠卡首次入选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推出的戏曲卡将更多曲艺演出纳入使用范围,畅通线上办卡渠道贴近百姓需求。

  ★★★“我们组建高质量创作团队,大胆起用年轻演员★★,演出反响热烈。”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刘岚说。

  天津创新文化投入模式和文化惠民方式,变“补院团★★”为“补市民★★★”★,在全国率先推出文惠卡。2024年★,文惠卡首次入选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推出的戏曲卡将更多曲艺演出纳入使用范围★★★,畅通线上办卡渠道贴近百姓需求。

  文化产业增添城市新动能★★。陈晓是一个“80后”★★★,患有视力障碍,但他是心智互动(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主播。记者采访时看到,他将手机凑到耳边★★,一边听着手机读屏软件播报,一边熟练敲击屏幕★,打开盲人社交媒体平台开启直播,分享他在网游中的冒险与喜悦。

  ◇“梦娃传递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统计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天津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7%,大型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

  2024年★★,张园获得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沉浸城市故事会★★★”先行建设推广单位的荣誉称号。“我们推出的‘59号秘事★’系列沉浸式戏剧作品,让小洋楼‘开口说话★★’,向游客们讲述百年建筑里的‘津门往事’★。★★★”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文旅融合部部长郭鸿斌告诉记者,2024年张园的游客量和经营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3%和180%★★★。

  文旅融合带来城市新活力。走进拥有百年历史的天津张园纪念馆,沉浸式演绎展《津门往事》正在上演★。在“乔装打扮”的讲解员带领下,观众穿越式体验中国近代风云岁月。

  天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种类多样★★★、风貌独特★★,有大运河(天津段)、蓟州古长城等2处世界文化遗产★★★,16个历史文化街区、877幢历史风貌建筑★★,还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2000余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0余项,各类保护性建筑1000余座★。

  与此同时,天津加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应用,持续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支持各类文化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我们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股权投资基金,以项目补助、股权投资等方式,为具有广阔前景的文化企业和产业园区插上翅膀。”天津市委宣传部文改处处长蒋宗强介绍。

  作为天津试点成立的首个“好人社区★★”,北宁湾社区牵头组建了16支志愿服务队伍,协调推动解决许多群众关注的问题★★★。“我老伴患有青光眼,孩子常年工作在外★★。社区怕他出门磕着、绊着,主动清理了门口走廊的杂物。★”70岁的居民陈敬霞告诉记者。如今,她也加入了社区组建的★★★“老年搭子志愿服务群”★★。

  新开河西岸★,志成道33号,一座青砖白柱的西式建筑古朴典雅★。这里是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遗址,中国运动先驱李大钊在天津求学6年的地方。

  天津市委宣传部政研室副主任张建云认为,这项研究成果立足于代表性、时代性进行总结归纳★,着眼于载体化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具有开创意义。

  ◇天津牢记嘱托,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举措,坚持以文化人,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津沽大地牢牢扎根;坚持以文惠民,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以文润城,厚植城市发展文化底蕴;坚持以文兴业,推动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春节前夕★,习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天津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天津的现代化新风貌。

  “这是动作数字孪生。我们用光学动捕技术捕捉演员身上的特定标记,计算出角色运动轨迹,让动漫游戏中的精灵、科幻电影中的外星生物等虚拟角色活起来。”国家动漫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动捕棚技术合作方负责人崔盛辑介绍,该动捕棚曾为电影《流浪地球》、游戏《荒野行动》等“大制作★★”提供服务。

  “近年来,天津承担‘文明互鉴’工程和★★★‘亚洲经典互译’工作任务,与老挝、蒙古国、沙特阿拉伯的互译作品颇受欢迎★★,平均每年输出版权百余种,让更多中国优秀作品登上★★‘海外书架’。”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班峰说。

  近年来,天津制定实施《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天津市促进影视剧繁荣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不断优化提升文化产业营商环境。

  修复天津现存最早的戏剧演出场所——戏楼★★,复建仿明清式建筑风格的宫南宫北大街,孵化一批★★★“老字号+新业态”首店……天津推动古文化街提升改造,再现昔日商贾云集的老城繁华景象★★,留住市井烟火气。“我们注重挖掘30多家非遗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保存河海津韵民俗文化。”古文化街管理委员会主任张鸿鹏说。

  ★★★“我们每月利用文惠卡销售平台抓取票房数据,帮助文艺院团研判剧目市场表现,调整优化创作方向。★★”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艺术生产中心副主任郑淋说。

  “我们深入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紧贴文化消费新需求,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游海河古今美景,逛天津欧陆风情’已成为不少外籍游客与天津邂逅的第一选择。”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鹏洲说★。

  “2024年,我们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天津的红色资源名录转化为直观的空间矢量地图★★★,为红色文化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处副处长王凯说。

  历经岁月沧桑,学堂建筑曾损毁严重★。遵循“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这里基本保留原有木质桁架,按史料中的学堂形制重修建筑立面。2024年10月29日,李大钊诞辰135周年之际,该遗址向公众开放★★。

  ◇多元文化百花齐放,不仅是天津城市文明的鲜明标识,更赋予了天津人海纳百川的胸襟。

  “挖掘历史故事加以改编,依托原有建筑实景布置道具★★,融入相声式演绎讲解,身临其境的游览模式便于我们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来自河北的游客牛海玉说。

  ★★“当河海之要冲★★,为畿辅之门户。”建城620年的天津,襟河枕海。渤海湾的波澜壮阔、海河的包容灵动★、大运河的悠悠古韵交汇于此,滋养着她的文脉★,浸润着她的筋骨。

  天津注重挖掘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地方特色文化符号,以“图说★★★”等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铁和车站等公共场所广为传播★★。这些紧贴时代脉搏的传统文化符号★,化身为城市精神文明“宣传大使★★”,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习十分关心天津的城市文化传承发展★★★。2024年春节前夕★★,习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天津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天津的现代化新风貌。

  “社区现有长期活跃的志愿者500多名。凡人善举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温度★★。”北宁湾社区党支部书记聂爱勤说。

  ★★“有观众★★★、有票房、有氛围,院团的文化生产力明显提升★★。★★★”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团长宋永顺说,从原来一年一两台新戏★★★,到现在一年八台新戏,“这是院团与观众双向奔赴的结果”。

  为更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天津先后成立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由市长担任主任的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编制《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构建“一市双城一区,四带三片多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格局★★★;发挥财政撬动作用,引导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风貌建筑和街区保护★★★,一大批全国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现历史原貌和光彩。

  戏曲表演者在天津海河游船上为游客演出(2024年3月28日摄)孙凡越摄/本刊

  “成卫东的成长故事,让我感受到改革的力量。我要更好学习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将自身所学转化为推动家乡产业转型升级的力量★★★。★★”聆听宣讲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大一学生张治政深受触动★。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国家动漫园的大型动作捕捉棚内★★★,四周环绕着三十多个高清红外摄像头,身着特定装备的★★★“动捕”演员专心表演,一个相同动作的虚拟动漫角色在电脑上跃然而生。

  新机制激发精品创作热情★★。2024年12月20日,大型原创话剧《大饭店》在天津大剧院首演★★。舞台大幕缓缓拉开★,张学良、溥仪★、梅兰芳、刘长春、张伯苓等历史人物轮番登场,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风云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

  ★★★“走新”育人★,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听到这句朗朗上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语,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萌态可爱的小女孩形象——梦娃。

  沙特阿尔希玛投资有限公司主席阿卜杜勒·阿齐兹认为,书中的光伏治沙和数字化创新实践的经验技术,如能得到应用,将推进沙特阿拉伯的荒漠化防治、退化土地恢复。

  新时代劳模宣讲团★★★,是天津市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一支重要力量。2024年★★,天津组织1500余支宣讲队伍、1.5万名宣讲员,进企业机关、进车间工地、进班组校园、进农村社区、进“两企三新”组织,开展4.7万余场宣讲活动、受众近270万人次★★。

  《关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天津市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盘活存量资产实施方案》……天津牢记嘱托★,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举措,坚持以文化人,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津沽大地牢牢扎根★;坚持以文惠民,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以文润城★,厚植城市发展文化底蕴;坚持以文兴业,推动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厚积淀的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如同庞大有力的文化根系,紧紧凝聚着海河儿女,绵绵不息为天津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以更开阔的胸怀拥抱未来、走向世界。

  为摸清红色家底,天津先后开展7轮排查调研工作,公布首批红色资源名录和两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151处重要旧址、遗址、纪念设施类红色资源,92处重要档案、文献和实物类红色资源,76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承血脉★,红色文化源远流长。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里,有一份特殊的数字地图★★★,清晰标注着全市首批151处红色资源。

  天津素有京剧和相声★“大码头★”、北方曲艺之乡、中国话剧摇篮之称★★,名家汇聚、剧种丰富★★★,演艺文化氛围浓厚。天津创新开展文化惠民卡工程★,深化改革激发创作动能,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持续增加★★,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天津古文化街紧临海河,早在天津设卫前,就因发达的漕运经济成为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聚集地,是全国闻名的历史文化街区★★。

  “我们结合天津红色资源脉络和区域分布特点,推出时代足迹★★★、平津战役★★、小楼春秋、蓟州烽火和星火燎原等主题线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天津,缅怀先辈、感悟精神★、汲取力量。★★★”天津市委宣传部宣教处副处长宋桐庆说。

  张奶奶很感动:★★★“我腿脚不好★,出门不方便,头发一长就盼着他上门。★★”

  文史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认为,多元文化百花齐放★,不仅是天津城市文明的鲜明标识,更赋予了天津人海纳百川的胸襟★。

  ★“梳理文化形态,有助于明晰津派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聚焦不同形态的文化分类施策,让津派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任吉东说。

  ◇★★“梳理文化形态★★,有助于明晰津派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聚焦不同形态的文化分类施策★★★,让津派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天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各类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进一步彰显城市底蕴,增强城市吸引力,激发文化创新力★。

  梦娃,来自天津泥人张彩塑作品。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系列公益广告,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梦娃传递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林钢说。

  文明互鉴提升城市吸引力★★★。在2023年9月的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国际书展上,阿联酋出版商协会主席阿卜杜拉·卡阿比捧着一本中译阿语书籍兴奋不已。“这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荒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中国经验——库布其模式解析》★★,为阿拉伯国家土地利用和环境治理提供很好的方案。”卡阿比说★★。

  游人在天津古文化街的泥人张店铺前驻足(2024年5月24日摄)李然摄/本刊

  作为市属演艺类国有文化企业,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探索出项目制管理制度、“扶风起飞”计划等新机制,给予制作人更多自主权,吸引全国优质剧本★“飞”到天津,形成演员—观众—剧团—市场良性循环。

  话剧《赶大营》、京剧《华子良》、评剧《孟母》★、儿童剧《敦煌·九色鹿王》、曲艺剧《海河故影》、交响乐《河海之津》……新创津派文艺作品多点开花,题材愈发丰富。

  天津市委讲师团办公室四级调研员赵书慧说:“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阐释讲、先进典型用情讲、平台矩阵覆盖讲,天津将理论‘大餐’做成★★★‘家常菜’,让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能。★”

  天津把文艺精品创作摆在重要位置,围绕重大时间节点谋划储备选题项目★,激发精品创作热情。话剧《大饭店》主演★、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刘纪铭说:“院团创作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排戏、演戏的积极性高涨。★”

  据了解,天津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推动津派文艺精品创作的若干措施》等★★★,推动津韵津味精品创作源源不断。

  传文脉,津派文化熠熠生辉★★★。遍布街巷、商场、公园的相声茶馆里,“包袱”连连、笑声不断;天津大剧院票价不菲的英文原版音乐剧座无虚席★★;人们在西北角撮一顿津门老味儿,在意式风情区感受独特异域风情……天津★★,这座五方杂处的城市,多种文化和而不同,高雅时尚又充满市井气息。

  ★★“走实★★”善举,精神文明浸润人心。梳子★★★、剪刀、推子……一个多月前★,家住天津市河北区北宁湾社区的林永臣带着剪发工具,来到80岁独居老人张奶奶的家中★。不到20分钟,便为她理出了清爽利落的发型★★。每月一次的社区义务剪发活动,林永臣坚持了三年多时间。

  观众对评剧艺术的喜爱★★★,激发了曾昭娟的创作热情★★★:“如今★★,越来越多观众愿意花钱看演出,其中不乏年轻人。”

  打造城市文化“IP”。婉转悠扬的《茉莉花》唱响★★★,市民游客闻声而来★,驻足欣赏。2024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桥’见海河,邂逅浪漫”——桥边音乐汇系列活动。“100场不同形式的文艺演出★★★‘以桥为媒’★★,将形态多样的音乐艺术活动串珠成链★★,成为天津的城市文化品牌★★。★★★”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茁说★★★。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存储民族记忆,承载城市灵魂★★★,展现时代风华,是一座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进一步传承发展天津特色文化★★★,天津市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地域文化专题研究★,梳理出八种文化形态★★★,即河海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演艺文化、文博文化、休闲文化★★。

  近年来,天津建立健全保护传承利用红色资源机制,出台《天津市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条例》,成为全国较早进行红色资源地方性立法的省市之一;印发《天津市关于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工作实施方案》,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由天津首创并率先实践的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鲁班工坊★★”,在全球30个国家设立34个鲁班工坊;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与希腊爱奥尼亚大学签约成立“希腊汉学中心”,编纂和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优秀作品和有关学术作品;在西班牙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东方雅韵★★”中国文化艺术展,邀请当地民众近距离感受津味文化风韵……天津深入推进重大主题外宣、精品创作推广★★、高端会展搭建★★、★★★“津”彩信息转化等工作★★,主动融入文明互鉴,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日益丰富。

  目前★★,天津已培育101个“好人社区(村)★★”、287位(组)★“中国好人”。★★★“天津加快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文明新风、道德力量浸润人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淳朴热情的天津民风愈发彰显。★”天津市文明办负责人说。

  ◇2024年前三季度★★,天津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7%★,大型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

  文惠卡这一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新实践★,引得全国多地“取经”,惠及更多群众。

  天津不断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努力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走心★★”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百姓家。东疆海事局、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开高教科创园……2024年下半年,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到了一家又一家单位,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教师种美香,利用寒假为社区儿童义务讲授二十四节气、百家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退休老党员夫妻卢洪玉和韩秀荣,细心美化小区环境;居民蒋欣和刘俊雨★★“爱操心”,时常帮忙排查社区安全隐患……在天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区好人★★★”★★。他们所在的社区★★,被称为“好人社区★★”。

  守根脉★★★,历史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新年伊始,天津古文化街人潮涌动。穿行于600多米长的主街上★★★,年画★、吊钱、红灯笼琳琅满目,麻花、茶汤、熟梨糕香气四溢,古色古香的店铺里人气满满,年味扑面而来。

  一张文惠卡引导市民进剧场★★。“有了它,不到30元就能酣畅淋漓地看场戏。剧种也很丰富。★”尹小萱向记者展示了天津文化惠民卡(以下简称★★★“文惠卡”)★★★。她一年要看30多场戏★★★,几年下来已攒下厚厚一本票根★。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天津注重以文化人,用文化启迪思想和智慧★★★、陶冶心灵和情操★、涵养道德和品行★★、提高文明素养和文化品位。党的创新理论赋能千行百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化基层治理……

  成卫东原是一名港口拖车司机★★★。几年前★★,天津港建成运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他从此给“机器人”当起了师傅,成为掌握大数据技术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作为全国劳模,成卫东三年前加入天津市新时代劳模宣讲团。他说:“我重点讲述自身亲历的港口变革,让更多人了解改革的重要性,激励大家在各自岗位上拥抱变革,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目前,天津已培育101个“好人社区(村)”、287位(组)“中国好人”。

  这家企业位于天津市数字出版产业园,为视障人士打造专属的网游和社交新空间★★,已吸引国内外60多万名视障人士注册。★★★“我们用声音塑造丰富场景,在社交空间中植入更多中国文化元素★★,让全球视障人士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该公司总经理杨军说★。

  崔盛辑(右)和同事马鑫琪在动作捕捉棚内查看电脑生成的虚拟角色动作(2024年4月23日摄)赵子硕摄/本刊

  据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楷夫介绍,2024年,天津政府累计补贴文惠卡3000万元★★,推出11454场惠民演出,同比增长超15%★,观剧总人次超80万,带动全网票房约1.5亿元★★。天津北方演艺集团一年内推出20多部新剧目★,剧场上座率和演出收入节节攀升。集团旗下的天津人民艺术剧院★★★,2024年推出的6部小剧场线%。

  一幅★★“河海津韵”的新时代文化长卷徐徐铺陈开来……

  深冬时节,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红旗剧院排练室内,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正排练经典评剧剧目《保龙山》。她眼波流转,脚底生花,手臂轻摇,水袖翩然,嗓音甜润高亢。